今日聚焦!琥珀沁流光 酒香漫新韵
时间:2025-11-09 09:16:56来源:东南网

酿酒户煴酒。


【资料图】

东南网11月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庄然 通讯员 甘叶斌 文/图)推开百年酒窖的木门,空气中交织着升腾的糯香与红曲的醇厚气息。酿酒师们俯下身,把耳朵贴在酒坛壁上,倾听酒液细微的“呼吸声”——冬酿的序曲,眼下正在屏南每一个酒坊悄然奏响。

1000多年前,红粬黄酒制作技艺便开始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随着2021年屏南酿造酒传统酿造技艺(红粬黄酒酿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古老酒乡开启了现代化转型之路。2024年,屏南黄酒年产量突破5万吨,年产值近2.5亿元。

深秋时节,记者来到屏南探访当地的黄酒酿造业,发现传统与现代正在展开一场精彩对话——穿越时光的琥珀色液体,既盛着唐宋明月,也映照着乡村振兴的曙光。

时光,淬炼酒魂

清晨5点的北墘村,还笼罩在薄雾中,73岁的县级非遗传承人吴善寨推开酒窖的木门,一股温润的陈香扑面而来,200多个酒坛在微光中静默如陶俑。

他俯身贴近一坛2022年冬酿的黄酒。“酒是活的,”抬头时,他眼角漾开笑纹,“每坛酒都有自己的脾气,你得顺着它来。”

这是2025年深秋的寻常一日,也是吴善寨守护黄酒技艺的第43个年头。他创立的合作社酒库存量已达20吨,带动百余农户年均增收约3万元。

比起这些数字,他更在意的是屋檐下那排陶坛的温度——那里封存着代代相传的酒香,也浸泡着屏南人“村村制曲、家家酿酒”的集体记忆。

据《屏南县志》记载,当地制曲酿酒之风盛于明清,“路下、长桥诸乡均有红曲出售外省”。吴善寨家族传承谱系可追溯至明万历年间,他是第十三代传人。

“当时想家了,觉得老祖宗的手艺不能断在我们这代手里。”2014年,吴善寨开始自己酿酒并创立品牌,想要把家乡的黄酒推向市场。

在北墘村,像吴善寨这样坚持酿酒的村民不在少数。这个有着700多年酿酒史的村落,家家户户的屋檐下都藏着酒窖,少则几坛,多则上百坛,“北墘老酒”的名声已传出大山。

古人云,“夜倾闽酒如丹赤”。如今,北墘村黄酒年产量超1600吨,年产值突破4200万元,现有存量约3200吨,黄酒产业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金招牌”。

老酒坊,新引擎

酒气氤氲中,吴善寨守护的是黄酒传统的“香魂”。如何让这缕魂在新时代的杯盏中激荡出圈,成为屏南新一代酿酒人的命题。

酿酒户郑幸福向经销商介绍产品时,会让镜头多给桃花酿瓶身上的浮雕花瓣几个特写。

这款融合传统黄酒工艺与屏南桃花的创新产品,2024年单款销售额突破百万元。“黄酒的文化和历史不能只活在博物馆,”他转动酒瓶,“要让它融入年轻人的生活。”

2024年,当地黄酒电商渠道销售额同比增长47%,桃花酿、紫薯酒等创新产品占比达总产值的四成。古老酒香飘出深巷的背后,是一场关于守正与创新的实践。

郑幸福近20年前接手家族酒坊时,面临的是传统黄酒市场的萎缩困境。“当时客户多是中老年人,产品包装十年未变。”他在仓库整理积压的黄酒,陶坛上落满灰尘。

多年来的摸爬滚打,郑幸福从果酒那里看到了黄酒的商机。他反反复复试验新品类黄酒,发现老家玉洋村清明前采摘的桃花与陈年黄酒搭配最佳。

于是,他采用低温浸泡工艺,既保留桃花的清香又不破坏酒体的醇厚。产品上市当月即售罄,连酒标设计都成了社交平台打卡元素。

而真正让屏南黄酒破圈的,是当地某酒业2023年启动的直播转型。这家企业的运营总监黄林飘介绍说,直播团队用光谱仪检测酒体成分,将抽象的“醇厚”转化为可视数据。这场科技与传统的“联姻”,让企业2024年线上销售额突破900万元。

郑幸福在推行标准化时也遭遇过阻力——有客户反映,新工艺生产的酒品“少了烟火气”。他决定在生产线保留传统陶坛发酵区,标签注明“古法手酿”。

“那次我意识到,我们酿的不只是酒,更是让传统文化通达未来的舟船。”车间里,新旧设备投下交织的影,黄林飘感叹,如同这个千年酒乡正在书写的答案。

酒香不怕巷深

如何让这穿越千年的酿造智慧,不再是单向输出的产品消费,而成为可感知、可互动、可沉浸的文化体验?屏南黄酒产业创新的动能开始向文旅融合的场域漫溢。

清晨6点,屏南一家家民宿小院已渐次飘起炊烟。客栈老板边翻动煎粿边笑道:“今年得备双倍糯米,游客要体验酿酒呢!”

北墘村这个曾因“酒香巷深”而寂寞的古村,如今一年迎客近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300万元。2024年,屏南黄酒主题旅游收入已占全产业总值的35%,“酒旅融合”使农户年均增收2.1万元。

当地举办的黄酒文化节开始于2016年。锣鼓响时,村民还心存疑虑:“谁会大老远来山沟里看酿酒?”然而,祭祀酒神的仪式刚开场,摄影师的长镜头就挤满了祠堂小院,最终吸引游客8000人次,直接带动土特产销售30万元。

北墘村获评国家3A级景区后,所属的代溪镇聘请专业团队打造“黄酒风情体验街”。村民吴爱国把祖传酒窖改造成透明工坊,游客隔着玻璃能看到陈年酒坛上凝结的菌花。“最火爆的是定制酒坛项目,最远收到过来自冰岛的订单。”吴爱国说。

龙潭村的跨界试验更大胆。村民将四平戏脸谱绘上酒标,推出“戏曲系列”黄酒。旦角酒用胭脂红,生角酒用石青,酒瓶成了流动戏台。这些文创黄酒在电商平台售价翻了3倍,还引来非遗研究者的关注。

但真正的融合远不止于这些创意。

在“黄酒文旅廊道”——这条串联9个村落的路线上,既有工业化参观走廊,也有散落田间的家庭酒坊体验点。屏南通过区分“观”与“品”,既展示标准化生产,又保留小酒坊个性化风味,形成互补生态。2024年,黄酒主题的研学游中,复游率达48%,远超常规旅游。

酒旗在晚风中轻扬,酒乡正酝酿出新的叙事——当传统与现代在这个山城相拥,氤氲酒香化作一张张邀请函,召唤远方的客人前往。

记者手记

科技提升效率 人文增添价值

庄然

行走在屏南的酒坊之间,记者时常会产生一种时空交错的感觉。这盏琥珀色的液体,仿佛液态的时间容器,让今人得以窥见传统文化的生存智慧。

黄酒是我国最古老的酒种,堪称酒中之祖。福建是红粬黄酒酿造技艺的主要传承实践区域,其中,宁德市的屏南、古田、蕉城等均为重点区域。

屏南黄酒的独特风味,本质上是一方水土的化学表达。高山糯米、鹫峰山泉、本地红曲,这些地理标识产品不仅是原料,更是风土的载体。北墘村家家藏酒窖的格局,使酿酒不仅是产业,更是生活方式。

国家级非遗黄酒成为乡村振兴的“金字招牌”,说明了具有生命力的产业模式往往植根于特定的文化土壤,而非生硬移植的模板。

当定制酒坛成为情感寄托的载体,黄酒这一消费品同时具备了可感知的文化符号。非遗保护不止于博物馆式的保存,更通过场景再造,让公众在获得中认识。

非遗技艺的现代化转型,是“加法”而非“替代”——就像那些既安装了智能温控设备又坚持手工煴酒的车间,传统与现代在此达成和解——科技提升效率,而人文增添价值。

标签:

生活指南
  • 我配拥有一杯咖啡吗是什么意思?我配拥有一杯咖啡吗是什么梗?-每日速递

    我配拥有一杯咖啡吗 出自综艺节目《再见爱人 4》,是节目中嘉宾麦

  • 中国空间站舱外航天服B累计保障20次出舱任务 实现“4年20次”延寿目标

    神舟二十号乘组日前圆满完成第三次出舱活动。记者18日从中国航天员

  • 专访清华火神队队长:拿下机器人世界杯的火神队,踢球有何特点

    机超总决赛夺冠;机器人足球世界杯RoboCup2025类人组成人尺寸组别夺

  • 焦点滚动:8月TLAC债券再“上新” 国有大行夯实风险防线

     近期,国有大行相继发行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下称TLAC

  • 每日焦点!1+1在爸爸算账时不等于2是什么意思?

    1+1 在爸爸算账时不等于 2 是一种带有生活调侃意味的表达,通常

  • 大阪世博会中国馆“浙江周”活动开幕

    以诗画浙江为主题的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浙江周活动于12日正

  • 恢复越好训练收获越大 盛夏这样运动安全又高效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盛夏,7月20日起,还将进入为期30天的三

  • 通讯!策克口岸今年上半年国际道路货物运输量超1300万吨

    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8日消息称,今年上半年,策克口岸有效通关13

  • 电影《天宝》首映 导演刘劲分享幕后故事

    下午,由刘劲、艺兮执导的电影《天宝》在北京举行首映礼,原著作者

  • 头条:什么是奇缘家族?奇缘家族是什么梗?

    最近网上流行了一个梗奇缘家族,由于其表情包过于经典和形象,被网

  • (投资中国)霍尼韦尔中国总裁:用绿色航空技术助推中国“低碳飞行”

    中国市场规模庞大、产业体系完备,营商环境日益法治化、国际化,我

  • 青海:科技贷款获批企业数量和科技贷款余额均创新高

    近年来,青海省科技型企业融资便利性持续提高,科技贷款覆盖面不断

  • 渝厦高铁重庆段7座站房全面完工亮相

    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11日发布消息称,当天,随着武隆南站内

  • 学前教育法6月1日起施行 幼儿园不得采用小学化的教育方式

    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关系亿万儿童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

  • 我国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稳步增长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通过实施

  • 养生面包走红,新中式烘焙香在哪里?

    新中式的风吹进烘焙界了!不久前,扬州市中医院食堂推出多款药膳面

  • 民生
    • 参展指南|一文详解2025全球智能机械与电子产品博览会

    • 新一季流苏舞动摇曳新姿

    • 清明节小长假长三角迎来大客流

    • 中信银行信用卡全面开展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