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经济定义
商品经济——“自然经济”的对称,是商品的生产、交换、出售的总和,即为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最早产生于第二次社会分工即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并进一步扩大,在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时出现了商品经济的重要媒介——商人。当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商品之间的交换主要由市场调配时,这种社会化,由市场进行资源调配的商品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产生商品经济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偶然的交换;当发生了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时,商品交换逐渐扩大;后来发生了手工业和农业的分工,从而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商品生产的产生使商品交换经常化,进而产生了货币,出现了商品经济。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商品经济是在自然经济的缝隙中生长的;而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才取代自然经济,成为普遍的经济形式;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商品经济。
简单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
(1)社会分工,各个生产者生产各种不同的产品;
(2)生产资料私有制。
与这两个条件相联系,小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一方面,由于这种劳动建立在生产资料个体私有制基础上,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全由生产者个人决定,劳动产品也归其个人所有,因而它是私人的劳动。
另一方面,由于每个生产者都是社会分工体系中的一员,每个人的劳动都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因而这种劳动又是社会的劳动。这种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了小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小商品经济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历史前驱。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小商品生产者之间不断进行竞争,经常发生贫富两极分化。
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会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也还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小商品经济成分。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它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一种补充形式,仍有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必要条件。